农业品牌打造实施方案(2022—2025 年)
一、总体思路
——坚持质量第一,特色为先。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,夯实农业品牌质量基础,突出特色引领,强化科技支撑,丰富文化内涵,提升品牌发展实力,增强农业品牌核心竞争力。
——坚持以点带面,整体提升。打造一批精品农业品牌,树立标杆典范,发挥示范引领,以点带面,推动全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。
——坚持畅通循环,促进消费。坚持把品牌打造作为畅循环、促消费、稳增长的重要举措,加强营销推介,提升服务能力,扩大品牌农产品销售。
——坚持市场主导,政府引导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激发市场主体活力,增强内生发展动力,推动品牌创新发展。政府部门加强引导、规范和服务,营造农业品牌打造的良好氛围。
二、目标任务
三、重点任务
(一)夯实品牌发展根基。围绕重点品类,开展育种创新攻关,提升农业品牌特色化差异化。构建农产品品质核心指标体系,建立品质评价方法标准,推动品牌农产品分等分级。加快绿色食品、有机农产品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,推2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,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。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支撑解决农产品品质不稳定、特色不突出、精深加工不足等共性问题。加快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,增强产地贮藏保鲜和商品化处理能力,切实提升品牌链运作效率。
(二)加快农业品牌标准建设。构建农业品牌行业标准体系,按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、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分类别分步骤实施,推进学标贯标用标。鼓励地方结合本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制定品牌地方标准,服务产业发展。引导行业协会建立具有创新性、先进性和国际性的团体标准。
(三)加强品牌文化赋能。推动农业品牌与文化融合,深度挖掘传统农耕文化精髓,推进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、历史文化、红色文化、饮食文化、节庆文化、乡风民俗等元素融入农业品牌,提升农业品牌文化内涵。鼓励农业品牌与艺术创意结合,开展农业品牌文创活动,活跃农业品牌创意创新氛围。
(四)提高品牌推介能力。依托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、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、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展会节庆活动,开展品牌推介。办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,发布一批典型案例,推介优秀品牌人物。鼓励依托开采节、文化节等活动推介农业品牌。加强与媒体合作,策划品牌传播推广活动,以短视频、直播等形式多渠道传播。做好品牌海外推广,加强与国际组织、驻华使领馆、国际研究机构、国际商协会等交3流,推动与海外主流媒体合作,积极对接 RCEP,在重要节点国家和地区开展巡展推介,推动农业品牌国际合作。
(五)加大品牌营销创新。创新品牌营销业态,鼓励设立品牌消费体验馆、新品发布中心、创意设计坊、电商直播基地等,打造沉浸式、体验式、一站式营销场景。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,通过网络购物节、云展会等形式拓宽品牌销售渠道。引导品牌主体统筹布局线上线下渠道,做好全渠道整合和管理。鼓励供应链平台、新零售平台、电商平台、大型农批市场、全国性行业协会加强与品牌主体合作,打通贸易合作渠道,推动品牌农产品优质优价。
(六)扩大品牌市场消费。打造农业品牌公益服务平台,发布品牌消费索引,激发消费意愿,培育消费热点。发挥大中城市辐射带动作用,鼓励开展区域合作,推动品牌农产品优进优供,热卖热销。结合展会节庆活动,办好金秋消费季、精品品牌推广、品牌热销等活动。鼓励结合地方实际,举办特色美食荟、网购促销、农品文创等特色活动。抓住重点节庆假日和网络消费热点时机,结合中国农民丰收节、中国品牌日、中国旅游日等主题,策划品牌消费活动,推动以节促品、以节兴市。
(七)开展农业品牌帮扶。开展脱贫地区农业品牌帮扶,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农业农村部帮扶县,支持当地聚焦主导特色产业,打造产业带动力强、市场号召力大、助农增收效益好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,指导做好品牌规划、宣4传推广、产销对接、人才培训、产品认证和监管保护等工作。
(八)加强农业品牌保护。引导品牌主体增强品牌保护意识,加快商标注册、专利申请、著作权保护等,增强自我保护能力。完善跨部门、跨区域农业品牌保护协作机制,严厉打击冒牌套牌、侵权等行为。加强农业品牌诚信体系建设,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,维护农业品牌形象。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,提供海外纠纷应对指导服务。
四、保障措施
来源: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
(上述转载内容仅用于行业信息传播交流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随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的删除处理,谢谢!)